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0年02月28日
鋰離子電池后處理設備龍頭,杭可科技如何取得確定性上升?
在鋰離子電池后處理設備領域,頭部電池廠商關于杭可科技青睞有加。
后處理設備重要應用于電池生產過程中的后處理工序,該工序重要完成對電芯的激活、檢測和品質判定。只有經過該工序,電池才能達到可使用狀態。由于后處理工序直接決定了電池成品率和最終品質,因此,電池制造商對后處理設備的性能十分重視。
目前,杭可科技已為眾多國際頭部鋰離子電池生產商供應后處理設備,比如韓國三星、韓國LG、日本村田等,其設備重要面向消費電池和動力鋰電池領域。
但是,近年來電池廠商在不斷淘汰落后產量,這關于上游電池生產設備廠商的影響也逐漸顯現。在這一情形下,杭可科技將如何減少下游市場變動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保持持續性的高上升?
后處理設備技術領先
充電電池包括鎳氫電池和鋰離子電池等,杭可科技研發生產的產品,以鋰離子電池后處理系統為主。目前,杭可科技在充放電機、內阻測試儀等后處理系統設備的研發、生產方面,擁有核心技術和能力。
以充放電機為例,為了最大限度延長電池壽命并擴大存儲容量,充電過程必須實現高精度控制。杭可科技的充放電機,目前電壓控制精度已經達到萬分之二,電流控制精度達到萬分之五的水平,高于同行業后處理設備廠商。
此外,我國鋰離子電池行業經過幾年發展,目前雖然生產廠商眾多,但采用先進自動化設備的廠商并不多。大多數小規模鋰離子電池廠商仍以手工操作或是半自動設備、單體自動化設備生產為主。
過去,憑借在勞動力方面的優勢,我國鋰離子電池市場中低端產品占有較高比例。但隨著鋰離子電池市場競爭愈發激烈,中低端產品毛利率逐步下降,有實力的廠商將會以發展高端產品為目標。電池生產廠商關于自動化、智能化生產設備需求新增。
目前,杭可科技的后處理設備已經具備鋰離子電池自動裝夾技術;此外,其自主研發了電池生產數據集中管理技術,該技術能夠為后處理系統供應全自動服務,而國內其他公司,多將該技術外包給專業軟件公司。由此可見,無論是在設備生產效率還是數據應用效率上,杭可科技都獨具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后處理設備屬于非標準化設備,要根據廠商需求進行定制,因此相較于國外廠商,國內廠商的優勢在于能更快地響應市場需求。
在技術水平領先和市場需求快速響應的雙重優勢下,2016至2018年,杭可電子營業收入從4.10億元,上升至11.09億元,凈利潤從0.92億元,上升至2.86億元,發展迅猛,2018年全國市場占有率達20%。
動力鋰電池綁定大客戶
杭可科技的后處理設備,重要面向消費型鋰離子電池和動力型鋰離子電池兩大領域:消費型鋰離子電池重要用于手機、平板、數碼相機等3C產品;動力型鋰離子電池則應用于電動汽車、電動工具等產品。
在動力鋰電池領域,由于從2013年開始,國家開始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車,電動汽車產量持續快速上升,帶動了對鋰離子電池的需求。
根據我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統計,2017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達77.72萬,同比上升53.3%;2018年銷量達125.6萬輛,同比上升61.7%。在車市整體冷清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成為行業不多的上升亮點。
基于此,2016年以來,國內掀起了大規模電池產量擴充浪潮,動力鋰電池投資出現了井噴式上升。2018年,我國動力鋰電池出貨量65GWh,同比上升46.07%,其中,裝機量56.98Gwh,同比上升56.54%,與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基本匹配。
然而,大量的投資涌入,導致鋰離子電池行業呈現公司數量過多,競爭格局進一步分化的局面:高端產量供不應求,低端產量發展過剩。
針對行業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國家的產業政策進行了一定調整:2019年,《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文件中,明確提出國家將補貼資金傾斜于更高技術水平的車型。
補貼門檻的提高,意味著將有一部分新能源汽車逐步被市場淘汰。動力鋰電池市場也是如此:一部分低端電池廠商將遭遇兼并整合,行業馬太效應將更加顯著。
下游市場的變動,形成了產業鏈連鎖反應,電池生產設備商也受到波及,杭可電子也未能避免:眾泰汽車資金鏈出現問題,其無力償還電池廠商比克動力6.5億元欠款,導致比克動力資金周轉困難,目前,比克動力仍拖欠杭可科技3000余萬元設備款項。
盡管下游市場變動,使得壞賬風險提升,但從長遠看,新能源汽車替代傳統汽車是大趨勢。在不斷淘汰落后產量的市場環境下,無論是何種性能的鋰離子電池,都要經過后處理環節,市場關于后處理設備持續上升的需求不會改變。
此外,2016-2017年間,杭可科技動力鋰電池所占營收比重從29.16%上升至48.13%,雖然2018年回落至45.57%,但整體波動不大,且該領域營收金額上升了27.25%。
2019年第一季度,在我國動力鋰電池裝機量前十名的公司中,八家公司為杭可科技的客戶。這說明杭可科技與國內外一線大廠綁定頗深,落后電池生產商被淘汰,關于杭可科技的經營影響不大。
由此可見,未來動力鋰電池行業的波動,可能會在一定程度影響杭可科技的客戶結構,但不會對其未來持續經營能力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消費電池穩健上升
相比于存在一定波動的動力鋰電池市場,消費電池領域上升則顯得較為穩健。
2012-2014年,智能機進入快速滲透期,一個千億美元市場誕生。根據IDC公布的數據,2014至2018年,全球手機出貨量分別為13.02億部、14.33億部、14.71億部、14.62億部、14.05億部。由此可見,消費電子產品銷量經過多年上漲后,未來將會呈現平穩上升的態勢。
但是,消費電子的產品屬性決定了其“迭代快“的特點,消費者對鋰離子電池容量、形狀大小都產生了新的要求,因此,需求反饋到最上游,鋰離子電池廠商關于生產設備的需求將會持續上升。
此外,手機、平板這類傳統3C產品銷量在穩健上升;新興智能產品,如無人機、可穿戴智能設備的市場滲透率也在逐步提高。由于一代設備生產一代電池,新興智能產品的爆發將會推動電池生產設備需求上升。
近三年,杭可科技從消費類鋰離子電池生產設備取得的銷售收入由2.65億,上升至4.91億,其上升幅度印證了這一發展趨勢。
伴隨著國內鋰離子電池市場需求增大,許多國際消費電子類電池廠商,如韓國三星、韓國LG、日本村田等公司,紛紛在我國建立廠,這為杭可科技發展外國品牌客戶供應了契機。目前,杭可科技自主研發的高溫高壓技術被諸多國際一線生產商采用,未來杭可科技和龍頭廠商的合作緊密程度、技術依存性將會更高。
無論是動力鋰電池還是消費電池領域,均處于增量市場,電池廠商關于后處理設備的需求會持續上升。但隨著產品升級和落后產量逐步淘汰,電池廠商馬太效應將會愈演愈烈。倘若要減少下游市場變動所帶來的不利影響,杭可科技要繼續牢牢綁定頭部客戶,從而在動力鋰電池和消費電池兩大領域的驅動下,持續保持確定性的高上升。
作者:馬詩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