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8年06月11日
石墨烯的表面形貌控制研究取得突破
自從石墨烯發現以來,其巨大的比表面積,良好的導電性,透明性和優異的機械性能等成功吸引了廣大科研人員的注意力,進幾年關于石墨烯的研究使得其在電極材料,生物傳感器,光學材料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眾所周知,理想的二維晶體在室溫下是無法存在的,而石墨烯也在垂直于其平面方向存在很多起伏,通常情況下,這些起伏難以被探測到,但是理論和實驗研究表明,這些起伏對石墨烯的性質起著重要的影響。如果尋找到一種方法對這種微結構進行控制,放大這種效應,使得起伏從原子尺度到納米尺度,那將使石墨烯的性質發生很大的改變,并能應用于更廣泛的領域。目前,關于這種起伏的誘導僅限于單片石墨烯,無法得到廣泛的應用和推廣,因而,尋找一個簡單的方法來大量產生起伏并研究其性能變化是一個極具意義和挑戰的課題。 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材料物理系潘春旭教授研究組,自2000年以來,一直把碳納米材料的結構控制和性能研究作為重要的方向。最近,該組利用SPS(高溫等離子放電燒結)技術處理化學剝離制備的石墨烯并發現[AIPadvances,071103ADV],該技術能夠在石墨烯表面誘導產生大量褶皺形貌,與其他技術相比較,該技術省去了單片石墨烯器件的制備過程,并使得結構的改變在宏觀數量上得以實現。研究還發現,這種形貌對石墨烯的表面性能起著很大的影響,即經過SPS處理石墨烯從親水性轉變為疏水性,而這對于超疏水材料的研制具有重大意義。這項研究使得碳納米材料的結構控制和應用更進一步,并為石墨烯的發展和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
上一篇:探討建立電池溯源機制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