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1年06月11日
戴森斥資27.5億英鎊研發AI和電池
固態電池和鋰電池,究竟誰才是未來的主流,估計最終還是得接受市場的檢驗。
英國家用電器制造商戴森宣布,未來5年將在技術和產品開發方面額外投資27.5億英鎊,進軍AI、機器人和電池等幾大領域,令其產品組合在2025年之前增加一倍。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投資規模也超過了戴森在過去6年間近25億英鎊的產品研發總額。盡管沒有透露細節,但是預計這些投資將集中在新加坡、菲律賓和英國等地。
一年前,戴森宣布放棄電動車項目。“雖然我們在整個研發過程中竭盡全力,但是我們依然沒有找到一個將其商業化的方法”,詹姆斯·戴森(JamesDyson)在發給員工的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簡而言之,戴森已經研發了一款很棒的汽車,但是無法從中盈利。
彼時,盡管戴森將關閉其汽車部門,但其就已經表示將繼續開發固態電池以及其他技術,包括視覺系統、機器人技術、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這意味著,雖然電動車項目撤銷了,但是其將繼續研發與電動車相關的固態電池。
實際上早在2015年,在啟動電動車項目的同時,戴森便斥資9000萬美元收購了美國固態電池公司Sakiti3,并宣布將投入10億美元建設固態電池廠。而隨后戴森又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研發這一技術,只不過目前沒有公布自己的研發進展。
除了戴森,其他想要爭奪純電動車市場的車企也在投入固態電池的研發。2018年,雷諾-日產-三菱聯盟曾向電池公司IonicMaterials投資6500萬美元,以開發電池新技術,目標是在2025年讓聯盟生產的電動車用上固態電池。日媒曾于2017年報道,豐田打算在2022年出售全固態電池汽車。寶馬也曾于2017年宣布,其與美國電池技術公司SolidPower著力研發下一代固態電池技術,希望能將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升兩到三倍。
而對于戴森而言,如果能夠在固態電池領域做出突破,無論是重啟電動車計劃,還是轉型成車企供應商,其都會是受益者。換言之,與其壓上身家在電動車市場豪賭一把,戴森倒不如轉而投資固態電池領域,爭取商業利益最大化。
基于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等優勢,固態電池被認為是下一代電動車電池的最佳選項。當然,業界也有人認為固態電池是個很難商業化的花瓶技術。比如,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ElonMusk)就曾公開表示其看不上固態電池。不過,固態電池和鋰電池,究竟誰才是未來的主流,估計最終還是得接受市場的檢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