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8年08月17日
充電設施安全仍是新能源汽車產業軟肋!
8月12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夏季論壇(2016)暨電動汽車安全報告媒體交流會在北京文津酒店召開。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夏季論壇的主題是“安全保障創新引領”,安全仍然是這次夏季論壇的主要探討內容。
中國汽車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教授歐陽明高詳細闡述了電動汽車的三大安全要素——電池安全、充電設施安全、整車安全。
電池安全是核心的安全領域
溫度是電池安全的一個重要參數。電池只能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才能正常工作,過高或過低的溫度都不適合電池安全穩定的工作。
隨著溫度上升到某一個溫度,它會開始產生副反應,副反應會連鎖形成電池放熱程度越來越高,到了一定程度,會使內部短路、隔膜崩潰、電解液燃燒,使溫度迅速上升,形成熱失控。到達最高溫度會導致冒煙、起火甚至爆炸。
而在低溫環境下,電池容量放不出來,也充不進去,這是因為電池極化導致的。電池怕冷,如果電池溫度太低,它就不能正常工作。
因此,嚴格的熱管理是解決電池溫度問題的關鍵。為使電池在車上始終保持在一個正常的溫度范圍內,電池的熱管理系統就應該具有包括加熱、散熱和隔熱的功能。
所謂散熱,就是在溫度達到一定程度時能及時地將熱量散發出去,例如風冷或者水冷等多種形式的冷卻系統。
而電池的加熱又是一個技術難度相對較高的系統,在冬天溫度較低時對電池進行可控制的加熱,同時又要避免溫度一味升高。
所謂隔熱就是當一個電池出現熱失控情況后,杜絕第一個電池的熱量傳到第二個電池,形成連鎖反應。一種方式是完全隔絕,不讓熱量傳遞到后面的電池單體。另一種方式是讓熱量從第一個單體傳到第二個單體的時間非常長,可以保障人員的逃生。還有一種方式是用管理系統來觀測,通過溫度監控系統檢測電池單體是否處于正常溫度范圍內。
充電設施安全是行業軟肋
國電動汽車市場呈爆發式增長,但問題也隨之而來,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速度遠不及電動汽車發展的速度,車多樁少,兼容性差,利用率低等問題突出。但在推動充電設施發展的過程當中,安全問題是電動汽車發展至關重要的因素,極有可能制約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良性發展。
歐陽明高對此表示“充電機行業的總體水平在電池行業、充電機行業和整車行業三個行業中間是比較差的。而且,充電機行業在產品準入方面、質量保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因為很多企業都是新進入的公司,整體產品質量參差不齊。”
以電池過充為例,過充跟充電機質量有關,也跟電池系統質量有關。發生的事故時,如果電池管理系統死機,充電機“不知道”,它就會繼續充電。一般來說,過充到150%,當場就會出現劇烈的事故。如果是過充到110%不會有什么明顯事故,但是長期積累也會有事故。
此外,地下車庫的充電設施安全也尤為敏感。地下車庫地勢低洼、車輛密集,并且多集中于夜間充電。基于這些要素,地下車庫積水就增加了事故發生的風險,事故發生時也容易造成連鎖反應。因此,對地下車庫充電機和充電樁的施工標準仍要繼續提高。
歐陽明高指出“安全問題并不是什么不得了的問題,但是如果不注意,沒有安全質量保證的話,就會很容易出現問題。充電樁、充電機這些技術都是成熟的,不過,下一代的無線充電技術還不太成熟。下一步的趨勢是進入無線充電之后,對安全的要求會大幅度提升。現在,無線充電技術進展非常好,充電的效率接近有線充電,接下來要再進一步提升技術。”
新能源汽車也將年檢
除了電池安全與充電設施的安全保障外,新能源汽車的安全也取決于整車層面的上的保障,整車的安全驗證至關重要。整車集成有幾個問題,第一個是高壓電器安全問題,第二個是碰撞安全問題,第三個是防水防塵的問題。目前,在乘用車領域,我國整車企業也都對整車進行了包括泡水、火燒、碰撞等各種試驗。可以說在測試流程和法規上基本跟國外完全相同。
相比之下,在客車領域由于企業過多、車型過多、車型開發周期過短等等方面原因,客車在安全方面尚且有待提高。所以,客車也是政府重點監控的一個安全車型,也禁止了三元電池的使用,同時又在制定客車技術標準。
歐陽明高提到“三元電池是一個技術方向的代表,也是攻關重點。但是要應對這種高比能量電池所需要的安全技術就更加復雜,駕馭得了這樣電池的技術隊伍就需要更加強大才行。三元電池目前最高也就是到200WH/Kg,再發展到300WH/Kg,甚至350WH/Kg,被稱為電池的革命性進步,這種電池對安全的要求就更高了。所以我們在做整車集成的時候,所有的要求都要相應變高。”
歐陽明高表示,下一步,為了把安全做好,要強化認證標準。比如電池檢測標準進一步優化,從注重單體電池慢慢向強調整個系統轉變。新車的防水防塵問題是有保障的,但第二年、第三年的情況是否如意。燃油車有年檢,電動車為了安全起見也需要年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