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9年10月23日
舉國研發固態電池?日本再投100億日元
近日,日本國立研究機構——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在東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啟動第二階段固態鋰離子電池研發項目,并為此斥資1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9億元),成員包括豐田、日產、松下等23家整車及電池、材料廠商,另外還有15家大學及公共研究機構。
能量密度達600Wh/kg
此次NEDO啟動的新五年計劃的時間節點是2022年,旨在提升車載電池的能量密度及安全性,從而幫助電動汽車實現短時間充電、長距離行駛的目標。該項目的研發目標之一是,未來將電池能量密度較當前主流的鋰離子電池提升兩倍,達到600Wh/kg。具體目標是:2025年達到300Wh/kg、2030年達到400Wh/kg、2035年達到500Wh/kg。
其他目標還包括:2030年左右將快充時間縮短2/3,即10分鐘;電池生產成本降低2/3,即1萬日元/kWh(約合人民幣590元/kWh);由日本主導,制定電池安全性、耐久性的試驗評價法,并使之成為國際標準。
此次的項目主要包括兩項內容,一是共用基礎技術的開發,包括固態電解質的量產及低成本化合成、電解質層·電極層的片狀形成等,這些都是固態電池大型化、量產化的技術瓶頸。
二是未來社會體系設計,通過對固態電池及電動汽車政策、市場、研發等因素進行調查分析,從而構建電動汽車大量普及后的低碳化社會體系整體藍圖。
2030年商業化
日本《每日新聞》報道稱,在鋰離子電池領域,2013年日本企業在全球所占據的市場份額為75%,2016年降至31%,而同一時期,中國企業所占份額從2%增至50%。在新聞發布會上,NEDO蓄電池技術開發室長細井敬很有危機感地說:
新興市場通過巨額投資,在成本競爭方面有優勢。日本在價格競爭方面面臨的局勢很嚴峻。”
NEDO認為,作為下一代電池的固態電池,是電動汽車普及的關鍵,希望通過此次的研發項目讓固態電池盡早實現商業化,并以全員參與的方式讓日本在全球激烈的電池技術研發競爭中保持優勢地位。
此次的項目集結了產業界和學界的英杰,以讓日本在全球搶先一步,構筑固態電池商業化及量產化架構。”細井敬表示,“2030年左右向市場推出可在全球取得壓倒性勝利的電池。
此次參與的企業包括4家車企(豐田、日產、本田技術研究所、雅馬哈發動機)、5家電池廠商(含松下、GS湯淺等)、14家材料廠商(含三井化學、旭化成、東麗等)。
舉國研發固態電池?日本再投100億日元|中國汽車報
據悉,NEDO此前就已經開始從事固態鋰離子電池的技術研發了。2013~2017年,NEDO啟動第一階段“先進·革新蓄電池材料評價技術開發”項目,對先進鋰離子電池、固態電池、金屬空氣電池等展開研究。其中包括開發固態鋰離子電池的電池單元模型及材料評價體系,并對固態電解質、電極活性物質進行研究及測評,當時約10家材料廠商參與其中。
NEDO的統計數顯示,2002~2014年間,全球與固態電池相關的專利申請總數為6498件,其中日本占54%,遠遠高于中國(16%)和美國(10%)。即便如此,日本也很有危機感。
中國方面在政府的扶持下正在急速追趕。松下資源能源研究所所長藤井映志稱,作為電池廠商,在固態電池領域絕對不能輸給海外企業,言語中透露其不愿重蹈液晶面板的覆轍。










